互联网行业的恶性竞争,并不鲜见。
但是,为打击同行,故意在竞争对手的APP上散布有害违规信息,“设局”进行恶意举报,导致对方的APP被下架处理三个月,造成被害公司增长几近停滞、业务严重被危害的,Soul案可能是国内互联网圈被公布的第一起,其背后凸显出了陌生人社交领域的焦虑和竞争无序。
明天就是315了,近日笔者看到一则有趣的新闻。融资数亿美元、总用户过5000万、日活数百万,去年备受好评、被多家机构评为“新社交最大黑马”的独角兽Soul又上热搜了。
但和上次因为流量过大,服务器瘫痪导致的APP登陆崩溃上热搜不同,这次被上热搜的原因是:”合伙人设局举报对手,恶意竞争被批捕“。
相信大家都看到过不少关于Soul的广告。不管是在抖音,QQ还是微信,推特,微博,甚至美图秀秀,都能看到Soul的广告,那一句“跟孤独的自己告个别,互瞒身份,匹配聊天,寻找懂你的TA“的广告文案确实触动了不少年轻人的心,Soul号称是基于心灵的智能交友平台,自上架以来收获了不少忠实的粉丝用户。
合伙人设局陷害Uki
2019年7月,社交应用Soul的合伙人李某(负责Soul公司产品运营和内容审核)发现有一款名为“Uki”的APP与公司产品“Soul”功能类似。为了打击竞争对手,李某授意下属、公司员工范某收集Uki上的有害违规信息,几番寻觅却没有如愿。于是,李某开始授意下属通过“钓鱼”的方式收集:“如果在Uki上找不到违规内容,就用自己注册的账号在他们平台上发布违规内容,然后再截图。”
随后的10月,员工范某分别用自己和同事的手机在Uki平台上注册两个账号,并通过账号发布了涉黄有害言论和图片,截图后向有关部门举报。
这一操作致使Uki App于去年11月初开始被下架,公司被监管部门约谈。
事情败露,Uki公司报警
去年11月,Uki突然收到某应用商店发来的通知,称其APP“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被下架”。很快,几大主流应用商店陆续下架了Uki。监管部门也打来电话,告知其产品下架原因是“存在涉黄有害的低俗内容”,要求整改。
Uki创始人孙铭君在司法调查中透露,在Uki平台上,通常只有通过机器+人工审核的图片才能最终发布出来被其他人看到。经过排查,Uki工作人员在当时的审查过程中已监测到有可疑账号上传涉黄图片,并立即将该信息删除,没有发布到网上。
因此,该信息是用户发布后,通过自己的账号截图,利用截图页面举报。
之后,Uki公司又发现发布有害信息的两个账号都来自同一地址,且在发布有害言论图片后都迅速修改了头像,遂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2020年2月19日,公安机关将该案提请普陀区检察院批准逮捕。普陀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,嫌疑人李某基于对同行恶意打压的目的,在被害公司已经审核做出删除或禁言的情况下,仍通过截图自身发布的有害信息的方式,造成有害信息已公布的表象,并向监管部门举报,导致被害单位负责人被约谈、APP下架,商业运营陷入停滞,损害了被害单位商业信誉与商品声誉。
目前,在作出批捕决定后,普陀区检察院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,“Uki”APP目前已恢复部分功能,并在应用商店重新上线。
知乎答主 @马力 粗略统计了一下,高峰期的Uki日活200万,被恶意举报后,仅剩20万。
可以说在此期间,Uki用户数据呈断崖式下跌、公司业务几近停滞,重新上线十多天后增速仍不及下架前三分之一。
公开信息显示,2018年开始进入社交领域的Uki,隶属上海牛咖信息科技,接受了来自九合资本和经纬创投的融资,以大数据为基础,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进行内容和人群分发,满足青年人交友需求。2018年12月,Uki app进入社交类app下载排行前10。截至2019年底,Uki app注册用户约2500万。
21世纪经济报记者联系了Uki公司的相关负责人,他确认了公司的遭遇,但由于案件仍在审理中,不便评论更多。“目前已恢复上架,正在积极复工复产,新增用户以此前日均1/3的量在回升。”
互联网行业的恶行竞争,并不鲜见
商场如战场,互联网行业的竞争,并不因行业里种种高大上的名词而同样高大上。Soul不是首个这样做的公司,历史永远是相似的。
但是,为打击同行,故意在竞争对手的APP上散布有害违规信息,“设局”进行恶意举报,导致对方的APP被下架处理三个月,造成被害公司增长几近停滞、业务严重被危害的,Soul案可能是国内互联网圈被公布的第一起,其背后凸显出了陌生人社交领域的焦虑和竞争无序。
文章摘自:21世纪经济报,腾讯新闻,部分内容有修改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微擎百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7.wiki/startup/3421.html